首页

桃子黑衣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9 23:55:23 作者:从宁波跨博会看外贸新气象:创新优势凸显 出海模式更多元 浏览量:73630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电 题:汪明荃已过“万水千山”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曾平

  霜露荏苒,日月如捐,一晃间,近一甲子过去了。汪明荃有些后知后觉,原来她的演艺生涯已到了总结累累硕果的时刻,无论是早前获第18届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高荣誉大奖——“终身成就奖”,还是时隔近30年重回香港体育馆(俗称“红馆”)举办演唱会。这么一回头,汪明荃顿生轻舟已过万重山般之感,畅快,也有那么几丝怅然。

图为汪明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我想终于轮到我了!”汪明荃一袭蓝绿相间的长裙,妆容并不明艳,在漫长岁月里沉淀出的优雅与万般风情却从那一颦一笑间满溢而出,她在中新社记者重提“终身成就奖”时笑道,“回顾我过去几十年的工作,的确是做了不少,也是尽了很大努力,所以我觉得很高兴”。

  实至名归,当年一首《万水千山总是情》被传唱至大江南北,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音,汪明荃便是这样走进了观众视野,但她并未止步于做一个当红歌手、演员,更心系粤剧传承,20世纪80年代与罗家英合组福陞粤剧团,并曾担任八和会馆主席,不遗余力地推动粤剧薪火相传。

  经年努力,如今初见成效。戏曲中心拔地而起,承接住庞大的粤剧演出量。“每年演出的量很大,差不多每年1200场至1400场。”不过,这也令本就人才凋零的行业愈显捉襟见肘,纵使有特区政府多项资助计划助力,但粤剧入行的高门槛仍令台前幕后人手均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戏曲不是这么容易唱的,尤其是粤剧,要押韵,你的音和音乐的音、字的音,唱出来合不合适,也很讲究。”

  汪明荃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正如她年轻时前辈带着她入行一般,毫无保留地教导下一代,令演艺生态、粤剧传承生生不息,则是落在她肩头的重任。

  人人都说,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演艺圈无法跨越的光辉岁月,从那个年代走来的汪明荃,亦坦言人才辈出的娱乐产业的确在那时借助腾飞的经济一举冲上巅峰。“不同风格的歌手很多,经济环境很好,机会也多,很多歌手都会到马来西亚、欧洲、美国等地登台。我们的电视剧也非常受欢迎。”她从中看到香港娱乐产业的盛衰与时代变迁的关联和局限,透过这些规律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何当内地市场逐渐开放,反而将香港演艺界推向了边缘。

  “内地市场虽大,但不是那么容易发展,因为内地本身有很多优秀歌手。想要融入其中,首先就得学习国语歌,这对有些歌手来说比较难。”在汪明荃看来,或许粤港澳大湾区是个机会,区内各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让香港艺人更容易地走出去。

  敬业、专业、真诚,这些老一辈演艺人所具备的美好特质,都能在汪明荃身上找到。她始终相信,无论舞台在何方,市场大或小,成功从无捷径,踏踏实实地工作才是一个艺人的本分。

图为汪明荃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的这日,汪明荃宣告了即将在红馆开唱的消息。她对着镜子专注地补好口红,在化妆间弥漫的朦胧灯光中,她似乎看到了时间,也看见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抹丽影。那年她在一众亲朋好友的捧场下初登红馆,在一首接一首歌曲间,她特意穿上古装,演了一段水袖,度过了一个此生难忘的生日。

  倘若能与那丽影擦肩,汪明荃想叮嘱她,这是你喜爱的工作,把它当作终身职业,尽力去做好它吧。(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庆假期北京重点监测商家入账70.6亿元

兴垣集团是张家口冬奥村古杨树场馆的业主单位,北京商报记者独家对话了兴垣集团董事长李盛,就场馆再利用方面的优势和目前经营现状做了深度报道。

吉林长春:二月二萌娃“剃龙头”

为继续深化向“白色经济”要效益,辽宁沈阳某景区负责人赵爱军介绍,景区打造冰灯、雪雕和炫彩灯光烟花、冰雪户外游玩体验4个主题区域。

2024宁夏黄河金岸(吴忠)马拉松鸣枪开赛

岢岚面塑,当地俗称“花馍”,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及婚娶、寿诞之日多有所用,捏制、点染,形式多样,有一种供物类“花馍”,往往装饰有红枣,称之为“枣山”;岢岚砖雕用线简练挺拔、强调对称,构图多有借喻性,如借桃代寿、借石榴代多子、借蝙蝠代福气等。

广东惠州第六届运动会开幕 超万名运动健儿同台竞技

  李文初:1981年春,安菩夫妇墓在洛阳龙门东山北麓被发现,这座一千多年前的唐墓为依山挖成的土窑式墓葬,墓门为青石结构,上面有精美的线刻图案,两扇石门启闭自如,整座墓葬保存完好。墓主人安菩身份特殊,生于西域,卒于长安,葬于洛阳,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安菩夫妇墓共出土随葬品129件(套),尤以三彩器最具代表性,其中就包括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三彩黑釉马。

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实施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修建、土壤改良、电力设施配套建设等,并在实践中添加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智慧农业的元素,这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保障。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到耕地上。严厉查处项目实施中的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问题,督促地方妥善有序解决存量问题,坚决遏制新增问题。另一方面,各地要足额落实农田设施后期管护资金,加大管护工作宣传力度,确保农田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发挥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能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实现轻松种地,更能有效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未来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